主题发言

陈丽苹:人工智能助力风电后运维数字化转型

2020-11-06    东方风力发电网

       陈丽苹: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与会的嘉宾,大家下午好。很感谢午饭吃完下午可能会有一点困,所以我希望我今天带来的一些内容,应该会有一些新意。先感谢大家下午打起精神来听我的演讲。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风电后运维数字化转型,好像主题有一点大,讲一点接地气的东西,我们公司是做什么,我们很年轻,和与会的大多数的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巨无霸的央企比,我们很年轻,我们是2016年11月份,刚好满四年,在上海成立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我们的强项是做什么呢?主要是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数据相关的东西。大家可能会说这个好像新兴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和传统的风力发电行业离的很远?但是有一点是什么呢?就是小应用大场景,如果在很小的点吃的很深、钻的很深,这个大场景才能服务的更好。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刚好最近巴黎气候协定,习大大提高了一个2060年碳中和概念,上周大家如果注意新闻的话,最新的我国的“十四五”规划里面的要重点关注的五大支柱行业里面,已经把绿色能源,把能源行业已经作为最重要的第一点发挥出来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可能很多与会的朋友对我们还不是特别熟悉。我们公司成立四年,现在在全世界的四个地方有自己的分支机构。需要重点大概介绍一下的是今年在疫情期间,我们在二月份和八月份,在丹麦进行了两次收购,收购两家丹麦公司。二月份收购的是在欧洲主要做运维服务的公司,八月份收购的是欧洲两位博士创造的,主要是和叶片的全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发电量提升的模型相关的公司,所以一部分是做服务,一部分是做数据。这个是我们公司的全球管理团队的基本介绍,很重要的是要看到我们北美的总经理和欧洲团队主要都是几位当地的人员。

       下面我们就切入主题,在座的有很多我们的客户朋友,即便不是我们的客户,做过一些POC的这些即将成为客户的朋友们,应该对扩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这个巡检业务是比较熟悉的。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的巡检业务今天到底在做什么,特别是在欧洲和美国,我们是怎么样去做的。这是一个欧洲团队在现场,和我们中国团队在现场的对比,与会的都是专家,这个在做什么我就不介绍了。     

       我们现在能做的是一键起飞,做到完成的自动驾驶,完全不需要人工敢于,一次起飞就把所有路径成功全部飞完的成功率是在88%到89%。我们在欧洲的配合度是非常高的,我们在海上做到最高是一天巡检单人单机是15台,这个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我们的巡检平台主要是做什么的呢?大家都是专家,可以简单的看一看,基本上是在端上面,无人机的全自动的巡检能力,主要是靠我们的机器视觉在做实时建模,我们不需要预起飞做完3D建模再飞一遍,我们是一边飞一边建模,全部三维自动飞完以后,照片回去以后进行云端处理,需要说清楚的是十分钟以后上传就有一个预处理结果,用户就可以在平台上看这个基本的结果了,最后我们还有一个数字化的平台可以长期的去使用。

        这是我们比较喜欢的用的比较多的一张图片,就是所有的用户端会讲说我们希望看到从叶根到叶尖一毫米到三毫米的裂缝,那我们怎么才能看到呢?就是刚好在某一个叶片上出现了一个苍蝇,你可以清晰的看到苍蝇腿就可以证明它是有查看到一毫米到三毫米裂缝的能力。

       这个是我们三维实时建模的过程,是一边飞在一边进行建模的过程,我们的挂载上面有一个非常轻非常简单的单线雷达,它主要的工作就是定距,保证我每次飞行,无论是一个月、三个月、十二个月,今年明年去,我每次去拍摄的距离都是一致的。为什么我的距离要一致呢?等一下另外一个环节跟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这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从数据的角度来说。

       这一部分是我们现在已经在中国在欧洲,在美国在用的,包括我们有客户在用的第三代的追踪技术,大家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是它能知道叶片在哪里,从叶根的螺栓到叶尖,然后再做一个转身,这是我们现在已经在做的第三代追踪技术,目前我们已经在开发的第四代技术,比第三代更先进,包括抗风性能和所有的巡检性能和挂载的易拆卸度都会有更好的提升。

       说三维自动驾驶,在空中会比在地面容易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做所有的仿真。今年疫情期间,从春节开始,其实我们团队一天都没有闲着,因为所有的仿真工作都是远程的,当然虽然关在家里,但是我们都是在远程,基本到六月份,我们这个仿真做了不下于一万次,所以我们这个仿真把很多问题都进行了修复。

    这就是我们的数据平台,基本上一个风机巡检下来的话应该会有四百到六百张照片,我们是一张都不会丢弃的。为什么呢?大家可以看到,这就是机器视觉上传以后十分钟预处理的一张图片,里面肯定有一张照片会判断出来一个小的缺陷点。为什么不能删掉一张图片呢?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定义这个缺陷的大小、位置,如果拿掉一张这个照片的话,其实我在这个位置的数据就不准确了,所以我是一张照片都不能扔的,而且是必须要保证我是能够完整清晰的拍全整个叶片。这个是我们经过3D处理之后用户看到的更顺滑的叶片状态。现在我们有两篇论文,要在国际顶级会议上进行发布。

       我们今天已经在卖的,在全世界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巡检的业务介绍完了。借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我想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特别是我们和丹麦团队,在疫情期间收购到现在,在开拓的几个新的方向,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与会的各位来宾的一些反馈。

       第一个要介绍的比较简单的是我们根据很多走访过的客户给的反馈,就是说你们有这么好的机器识别技术,有哪些是可以帮助我们在叶片生产过程中有更好的捕捉机会呢?所以我们的丹麦团队刚好有一些这方面的东西,大家可以来看下一个视频。       

       这个叶片肯定不大,这基本上是我们丹麦团队通过我的摄像头在捕捉,我这些人去生产这个叶片一共花了多长时间,视频可能不是特别清晰。左边这张图,黄色的这一套就是我预设的每一道工序应该花的时间,最终你可以看到蓝色部分就是说我这边的时间比我预设的时间用的要少,红色是比我预设的设计用的多。这都是通过摄像头自己计算的,这个是作为他们智慧工厂的其中一部分,目前这个部分已经在丹麦拿丹麦国家主权基金一部分的支持,我们希望很快能够在丹麦比较主流的整机厂叶片可以做更大型的应用。

       本身这一件事情的过程欧洲的整机厂商和我们的想法是非常一致的,他希望用这个人工智能去做叶片生产质量过程中的监控专家的角色。上面这部分你们可以看到,基本上用的是摄像头,但是其实后面还在研发一些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其他更多东西相关的东西,这个今后有机会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的交流。

       这两年去跑现场和客户,无论是欧洲还是国内,大家听的比较多的就是技改,技改部分花的很多的是员工。有客户就提出来,技改部分有什么是你们这个机器人无论是飞的还是爬的,有没有什么人工智能视觉可以帮助我们做的更好的?但是我一直相信的是人工智能用来不是取代人类的,人工智能技术是让人变的更有效,就像1840年机器出现的时候,人们都认为我的工作都被机器抢了,其实机器的出现可以让人工作的更多,创造更多的岗位。

       所以这里我介绍一下爬行机器人的工作,在今天分享之前,昨天我交PPT的时候是没有办法交的,因为准备了很多草图、动画和视频内容,最终我出来交之前,让我们的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看了一下,他让我把所有的东西都删了,所以讲完以后,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会后我们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交流。

       这个VG爬行机器人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们已经有很好的巡检业务在做了,那么我在飞行过程中,其实对叶片是进行三维建模,我能知道它的缺陷在哪里,所以同时叶片本身的这个状态和叶片的大小其实我是知道的很清楚的,那么我们的想法就是基于巡检服务的导航和定位能够进行VG的施工定位。基本做法就是我的无人机把我的爬行机器人带上风机,这个叶片是横过来的,它自己可以爬。爬上去以后,它能够自动根据三维建模以后的结果,寻找施工定位点,然后再爬到叶片最宽的地方无人机再把它带回到地面,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那么如果通过VG施工,回头能不能带一个简单的沙盘,带一个简单的小的补漆的工作呢?其实我们的最终想法是说通过无人机巡检发现叶片早期的裂缝,可能并不值得人工上去做大范围的工作,但是我如果能早期的知道这个裂缝在哪里,很早期的时候,我就可以派这个机器人很快速的进行最简单的修复工作,能够让后期需要大规模来人工施工变的越来越少。

       然后传统在欧洲目前看到的所有的公司已经有的和叶片维修相关机器人的解决方案其实都是和人工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它需要人把设备扛上去,所以我们的想法是怎么样让人成为一个机器人的操作员,在地面把这件事情就给做了。

       按照时间定义来讲,我们目前在年底以前会完成现在这个机器人,就是做VG施工的原形,在年底在上海应该会做一些施工。所以各位厂商如果有兴趣,特别是我们希望你们有一些行业内的意见和建议,包括一些实在的困难的话,我们可以会后进行更多的交流。

       我下面还要做的最后一部分,我要介绍的就是跟视觉模型、前缘腐蚀和发电量提升的相关工作。我做完以后,今天我也看到刚好和我们这个主题,安全运维、完美修复和提技增效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这个部分其实就是关于我基于我的视觉模型,我可以做很多的巡检,我有很多的数据,然后客户端有很多的数据,我怎么把两个数据源结合起来,然后去考虑最终我的目的是进行发电量提升,这个模型其实是我们丹麦团队有专利的一个模型。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这一张图上的灰色区域就是我已经损失的发电量,我叶片在最新的时候功率是最高的,慢慢的由于时间的推移,它会有一个很大的陡坡,直到你去维修,然后慢慢的再回升。这个模型本身我们是希望能够对于现在已经有的存量风机进行更多的巡检、维修之间的关系。目前为止,在欧洲其实是已经有跟主流厂商和风场主已经在进行批量的验证,然后我们跟中国的一家合作伙伴,在国内也正在进行一个小规模的AB测试,如果会后有很好的结果的话,希望在明年的大会上跟大家再做更多的这方面的汇报。

       这个是我的最后一张片子,我们是做什么的呢?我们是希望通过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大数据能够给这个行业带来不一样的工作方式,希望能够成为大家增功提效的最好的合作伙伴。最后我在这里打一个广告,我们的公司是坐标上海,我们现在也在大发展中,所以各位有识之士,如果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视觉有兴趣的,或者有很好的人才是可以推荐的,也希望大家会后可以联系组委会找到我,多给我们推荐更多的人才。

    谢谢大家。(内容来自现场速记,未经本人审核,如有不妥请联系修改)